
亞洲企業的創新賦能者

有了知識地圖,讓我能清晰的向不同對象溝通!
Marisa 心之回音|身心靈導師
回饋內容
為什麼想開始這段旅程?
啟程前的擔憂
我的旅程心得與收穫
合作的起點:想將經驗和工具整合成一套地圖,知道自己在地圖中的哪個位置
一開始會想參與這個服務,是因為我手上其實已經有很多方法和工具,也累積了不少實務經驗,但總覺得缺少一個能整合這一切的架構。很多時候,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但說不出來,或是說出來後對方不見得懂。
我希望有人可以站在比較客觀、不預設立場的角度,協助我整理,幫我把我腦中那張鬆散的地圖拉成一個清晰的脈絡(一個有邏輯、有層次的體系)。
讓我知道現在到底「在做的事是什麼」、我「在整張地圖上的哪一個位置」,讓我說出口的每句話,都更有根、有力。
這不只是為了對外溝通,把我的服務說得更完整、更有穿透力;也是因為只有清楚自己的主軸,才能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、要往哪裡發展。這是我決定啟動這段合作的起點。
合作前的擔憂:我不確定教練能不能理解我們的語言
其實我對這套服務一開始沒有太多預設,也沒有特別的懷疑,反而是比較空白的狀態就接受了。
不過,一開始的確出現一些磨合。像是早期提到「要幫客戶解決問題」,我心裡就會浮現問號——因為我從來不是「解決問題型」的服務者,我想做的是讓人看見願景、感受到價值。
我也曾經在內部嘗試過一套十三月亮曆的說明方式,但因為沒有先備知識,當時的版本反而讓方向偏離得很遠。這讓我意識到,如果彼此之間的語言系統落差太大,就會需要更多時間互相理解。
所以我期待的是,一個能真的貼近我語言的人,不是來幫我翻譯,而是能陪我一起從裡面長出語言的人。
我的心得與收穫:我腦中的地圖,第一次真的建立起來了
這段過程對我來說,是一種被逼著停下來、回頭梳理的旅程。一開始會有些煩躁,甚至有點痛苦,因為我不習慣用邏輯和框架去拆解事情。
但這些步驟,反而讓我真正看見了:原來我這麼在意的東西,是從什麼地方來的?我為了這些價值,曾經做過什麼努力?
這讓我重新建立了自己的「底氣」,不再只是靠感覺、靠直覺行動,而是知道我講的每句話、設計的每個服務,都是有根的。
透過TOP架構,我也建立起一張屬於自己的知識地圖。它不是一個固定的框架,而是一個能不斷延展的空間,讓我未來有靈感時,知道每個想法可以放在哪裡、有什麼關聯。它不僅讓我自己更清楚方向,也讓我在面對不同客戶、不同語境時,能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表達自己。
我腦中那張常常「天外飛來一筆」的網,現在有了一個可以收納的地方。這對未來不管是寫文章、做簡報、推課程,都非常有幫助。
更具體的是,像VP(價值主張)製作出來後,我在面對從來沒接觸過我服務的新客戶時,也更知道該怎麼說。
我的論述終於有了一個主幹——我不再是每次都重新組句,而是有一致性的核心邏輯,甚至連說話時的口頭禪、記憶點都自然出現。這讓我在介紹自己、設計產品、引導個案時,都更有力量、更能掌握節奏。
我能同時講「靈性」的語言,也能說「落地」的語言,甚至讓那些從沒接觸過身心靈的人,也能理解我在做什麼。
這不只是整理一份知識或經驗,而是讓我重新站回自己的位置上,知道該從哪裡走,也知道「該怎麼邀請別人走進來」我的體系。
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之權利,除著作權規定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外,未經本網站所有人允許,不得任意複製、引用,如需引用,請聯繫本網站所有人。

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
MADE WITH ❤ 檸檬知識創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