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業模式創新(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),指的是不只是產品創新、技術創新,而是找出做生意的新模式。
其中,最省力的方法,就是運用既有的知識、經驗,產生「商業模式創新」,提供新型態的產品與服務;其中當然也包含將經驗轉換成可遞交的產品,如課程、工作坊,藉以得到名譽貨幣、金錢貨幣。
現在,我想與你分享,如何跟時間當朋友,積累對潛在消費者、既有客戶的信任,運用過程中的經驗,轉換成更長遠的金錢、意想不到的生意機會。
當代企業最珍貴的資產:知識
在《知識複利》一書中,知識變現的變「現」,指的未必是金錢貨幣,對企業主而言,更重要的是名聲貨幣(大眾知名度、影響力)。
那企業主要如何獲取名聲貨幣呢?便是透過知識分享。每個企業主,因其在產品、生意上的投入,對該領域的了解與嘗試經驗,都遠高於一般消費者。
例如:假使我是做保健食品研發的公司,我對如何吃得健康、如何保健身體,勢必積累了重要的 know how,若是能將這些 know how 分享出去,獲得更大的知名度,並因為「知識」對人們產生幫助,而積累信任,就是知識變現。
當人們透過我們所分享的知識更認識我們,將可達到三大效益:「在領域上辨識我們」、「在專業上信任我們」、「在情感上喜歡我們」。
一旦做到第三者,就會對品牌產生溢價,即使我們更貴,仍然優先選擇我們。
這些積累的知識,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精準客戶;另一方面,也容易因為分享知識所獲取的信任積累,得到更多原本不存在的合作機會,甚至發展出商業模式創新,把影響力延伸到另一個領域。
發展商業模式創新的本質:剩餘價值再利用
什麼是「剩餘價值」呢?先與你分享《知識複利》的一個案例。
美國知名設計創新顧問公司 IDEO,發明了一系列改變人類生活的設計(蘋果的第一支滑鼠、摺疊型筆記型電腦、拍立得相機、第一支兒童牙刷),許多人都好奇:「IDEO 是如何發想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創新設計?」
於是,IDEO 便把內部的經驗和理論,整理出了一套名為「設計思考」的邏輯與課程。
此舉除了讓 IDEO 獲得了課程與授權收益(金錢貨幣),還擴張在客戶心中的信任感,新增了意想不到的合作機會,奠定了 IDEO 在業界的地位(名聲貨幣)。
在此過程中,IDEO 的「內部設計知識」便是「剩餘價值」。
據《知識複利》點評人 TeSA 董事長陳顯立分享,剩餘價值指的是:「在達成生意結果過程中,沒被充分運用的餘下價值。往往是企業的無形資產,如客戶名單、產業知識。」
以 IDEO 來說,他們在開發產品過程中,積累的知識、經驗極具價值,只是在未被整理成「設計思考」的主張並分享前,這份剩餘價值都是未被妥善發揮、浪費的。
因此「剩餘價值再利用」,就是把你在達成商業目的過程中,習以為常的知識經驗、客戶的信任,轉換成其他變現空間。這也是陳顯立點評人的核心生意秘訣之一。
現在,您不妨思考看看:在你的生意中,有什麼剩餘價值是可以好好運用的呢?
商業模式創新的原則:用 BAR 法則,思考客戶成功旅程
在《知識複利》一書中,有個重要觀點:所有的知識變現起點,都是幫助別人從我們的如今(過往遇到的挑戰),走到我們的曾經(達成的美好成果)。
推薦延伸閱讀:什麼是知識變現?先搞懂 2 大知識變現的目的與本質!
過程中,企業主經常忽略關注 R(Reason 理由),也就是客戶想得到某利益的動機為何?
動機有分兩種:推力、拉力。
舉例來說,在疫情期間,老師實體課程被迫停課,必須轉型線上課,這是學習線上教學,就是一種不得不的推力;反之,拉力則可能是老師在能順利上課之餘,渴望持續精進更多讓課堂更好玩、更活潑的方式,此則為拉力。
當客戶今天為了解決需求而來,在你協助他滿足需求後,他便不需要你了,你們的關係就中斷了,這是十分可惜的。
因此想要延伸新的變現空間,或是進行商業模式創新,就要思考:客戶在滿足需求後,接著想做什麼?
案例:營養師除了幫助減肥,如何進行商業模式創新?
舉例來說,若有個減肥營養師出來開課,在幫助學生一步步達成減肥的過程中,肯定得到了學生的信任(關係剩餘價值),但我們該如何延續我們與他的關係呢?
我們可以思考:減肥之後,他想要幹嘛?
如果這些人,減肥後的目的是想要吸引異性,你可以開發相關延伸課程,或是介紹給其他老師,延伸生意的第二曲線;又或者,來減肥的人,是希望提升自己的思慮表現、精神,則也許你能延伸開發「提升專注力冥想」的相關服務。
生意是永無止盡的。只要我們能去尋找人們需要的下一步在哪裡,看見客戶看見,也看見客戶的未看見,用戶就會與你跟得很緊。
想做到這件事,就需要具有客戶成功思維:專注客戶要的結果,而非我們的服務。
可以說,想到新商業模式的關鍵=剩餘價值再利用+客戶成功思維
推薦延伸閱讀:變現必懂的客戶成功學!4 大要點成就與客戶的長久關係
知識複利的商業應用:複製不重複,累積可延伸
儘管我們知道將企業知識分享出來,對名聲、信任積累十分重要,然而,「時間有限」卻是所有企業的命題。
因此,如何跟時間當朋友,讓你的積累產生複利,便值得學習。
其中,值得學習的秘訣,正是陳顯立點評人的名言:「複製不重複,累積可延伸。」
複製不重複,累積可延伸
這是指:複製過往邏輯,但做出不一樣的成果。並將此經驗、成果累積,往後做出延伸。
以「複製不重複」來舉例,曾有一位律師想分享知識,但因為卡在法律文章每篇撰寫時間過長而卡關。
這時,陳顯立顧問便給予以下建議:
- 把常見的法律知識「模組化」,最後完成了 300 組核心的法律知識模組
- 每天找工讀生搜尋熱門新聞,例如名人離婚事件、公眾人物勞資糾紛,將新聞與原有的模組結合成新文章
- 儘管法律知識僅寫了 300 個組模組,但每天卻能持續組合出 30~50 篇新文章,每篇都不一樣,這就是「複製不重複」
運用「複製不重複」,把流程模組化、SOP 化,讓你做一件事達到 10 件事,省下更多時間,去想成果積累後,可延伸的不同操作。
企業主不妨也想想:什麼是你的「複製不重複」?什麼又是你的「累積可延伸」?
知識複利的本質:讓過去的你,幫助未來的你
初期,想嘗試複製不重複,最簡單的方法是:開始記錄你每天在做的事。
像流水帳也沒關係,但只要持續三天、五天,你便會有收穫。寧可相信紀錄,而不要相信記憶。
當然,若你想加速這段過程,也可以參考《知識複利》的知識複利筆記術,協助你更好地整合、梳理自己的知識,變成方法,再透過分享給別人的輸出、互動,不斷迭代出不同的新方法。
若是企業想帶動商業模式創新,除了企業主本人要學習,更好的方式是也能號召員工,一同組成「知識複利讀書會」,讓每個人的知識都得以疊加,帶領企業不斷進步。
企業主平時也不妨每天問問自己:「我現在的生意模式,是否會讓我越做越輕鬆?」
假設你懂得運用今天所分享的原則,答案應該會是肯定的。
結語:讓企業積累的知識複利,就是最省力的商業模式創新
透過今天分享「企業內部知識變現」方式 ,希望可以幫你透過分享,在產業中提高辨識度、聲譽,近一步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生意機會,或帶來商業模式創新的轉型機會。
希望你相信:我們習以為常的知識和經驗,其實都能幫助別人,發揮我們意想不到的影響力。並且當我們嘗試分享時,方法和理論會逐漸清晰,這將使我們的生意越做越輕鬆。
若你對這次的分享感興趣,額外給你一個小練習:寫下你企業目前的「剩餘價值」,以及如何結合用戶想要的下一步結果,開展出新商業模式?
也歡迎你結合知識複利筆記術,將你的思考結構化。
要是你對如何開創企業的知識變現模式想了解更多,可以進一步來找我!我會協助你更深入地思考 BAR 法則、客戶成功變現階梯,帶你看見知識變現的新機會。